拔山扛鼎的词语解释
拔山扛鼎
拔山扛鼎的近义词
扛鼎拔山(gāng dǐng bá shān):
⒈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又:“力拔山兮气盖世。”
拔山盖世(bá shān gài shì):⒈ 谓勇猛无敌于天下。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拔树撼山(bá shù hàn shān):⒈ 拔:拉出来;撼:摇动。拔起大树,摇动大山。形容力大无比。
拔山举鼎(bá shān jǔ dǐng):⒈ 同“拔山扛鼎”。
孔武有力(kǒng wǔ yǒu lì):⒈ 非常威武有力。
拔山超海(bá shān chāo hǎi):⒈ 形容力量、威势极大。参见:挟山超海。
拔山扛鼎的反义词
软弱无力(ruǎn ruò wú lì):
⒈ 形容身体衰弱无气力。也可比喻处事不得力,不中用。
举鼎绝膑(jǔ dǐng jué bìn):
⒈ 双手举起鼎而折断膝盖骨。亦作:举鼎绝脰。
缚鸡之力(fù jī zhī lì):
⒈ 形容极小的力量。
手无缚鸡之力(shǒu wú fù jī zhī lì):
⒈ 形容力气很小。
词语解释
拔山扛鼎[ bá shān gāng dǐng ]
⒈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又:“力拔山兮气盖世。”
引证解释
⒈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引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籍 长八尺餘,力能扛鼎。”
又:“力拔山兮气盖世。”
《云笈七籤》卷七八:“力则拔山扛鼎,倒拽九牛;诵则一日万言,五行俱下。”
《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拔山扛鼎之义士,再显神通;深谋诡计之奸徒,急偿夙债。”
清 吴雷发 《说诗菅蒯》十二:“雕冰鏤石,小才也;拔山扛鼎,大才也。”
国语辞典
拔山扛鼎[ bá shān gāng dǐng ]
⒈ 移动大山,举起巨鼎。形容力气强大。语本后以拔山扛鼎比喻勇猛过人。也作「拔山举鼎」、「扛鼎拔山」。
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拔山扛鼎之义士,再显神通;深谋诡计之好徒,急偿夙债。」
反举鼎绝膑
拔山扛鼎词语接龙
鼎镬如饴:饴:麦芽糖,糖浆。受酷刑像吃糖一样。形容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饴含抱孙:同“含饴弄孙”。
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雪案萤窗:同“雪窗萤几”。
窗间过马: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马首是瞻:首:头;是:指示代词;起提前受事成分的作用;瞻:往前或向上看。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
瞻前虑后:瞻:向前望。兼顾前后。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后院起火:比喻内部闹矛盾,发生纠纷。
火烧火燎:燎:烘烤;烧烤。指火在燃烧;火在烘烤。形容心情十分焦灼急迫或疼痛难熬。
燎原烈火:燎:燃烧;原:原野。烧遍广大原野的熊熊大火。比喻迅猛发展不可抵挡的力量。
火冒三丈: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愤怒。
丈二和尚:指十分迷惑。
尚方宝剑:上方宝剑。比喻极大的权力。
剑拔弩张:弩:古代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拉开了。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也引申形容文艺作品的气势遒劲。
张敞画眉:张敞:汉时平阳人,宣帝时为京兆尹。张敞替妻子画眉毛。旧时比喻夫妻感情好。
眉飞色舞:色:脸色;表情。双眉挑动;兴奋愉快的表情跃然脸上。形容非常兴奋得意的样子。
舞裙歌扇:见“舞衫歌扇”。
扇火止沸:沸:沸腾,指水滚开。用扇风助长火势的办法来停止水沸腾。比喻采取的办法与希望达到的目的正好相反。
沸天震地:形容声音极其喧腾。
地广人稀:地域广阔;人烟稀少。
稀里哗啦:象声词,形容雨、东西倒塌等发出的声音。形容被彻底破坏或零零散散。
相关词语
坚忍不拔 健拔 拔木 蹶拔 撼山拔树 拔砦 绝尘拔俗 藻拔 克拔 隽拔 竦拔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力可拔山 舍拔 拔河 鸟吊山 名山大川 山朶 山集 山栀 北山移 涂山 山高水长 橘山 敬亭山 回山转海 山乡 博山 山西梆子 猛虎出山 扛整活 两个肩膀扛张嘴 扛鼎拔山 鹊潢宝扛 扛大个儿 扛活 力能扛鼎 扛半拉活 扛丧 扛帮 擦扛 扛大梁 撑扛 扛舁 扛长工 鼎镬如饴 窃鼎 海内鼎沸 鼎食鸣锺 璜鼎 定鼎 钟鼎人家 扛鼎 鼎府 丹鼎 分鼎 鼎荐 三鼎 群情鼎沸 调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