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士的词语解释
义士
义士的近义词
烈士(liè shì):
⒈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义士的反义词
词语解释
义士[ yì shì ]
⒈ 具有高尚的道德原则或有节操、情操的或有武士风度的人。
例嗟乎义士。——《汉书·李广苏建传》
英high-minded man;
⒉ 支持正义、维护正义的人,支持公正的人。
英person who upholds justice;
⒊ 有正义感的人,行为正当的或公正的人;有操行、明辨是非的人。
英righteous man;
引证解释
⒈ 恪守大义、笃行不苟的人。
引《左传·桓公二年》:“武王 克 商,迁九鼎于 雒邑,义士犹或非之。”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接舆妻》:“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
宋 苏轼 《大臣论上》:“天下不幸而无明君,使小人执其权。当此之时,天下之忠臣义士莫不欲奋臂而击之。”
⒉ 指侠义之士。
引《战国策·赵策一》:“赵襄子 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
唐 司空图 《冯燕歌》:“魏 中义士有 冯燕,游侠 幽 并 最少年。”
⒊ 旧指出钱赞助刻碑的人。
引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城东南有一碑,碑文悉破无验,惟碑背故吏姓名尚存:熹平 元年,义士门生 沛国 萧刘定兴 立。”
清 翟灏 《通俗编·释道》:“汉 《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士某五百。义士盖但出财之人。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 宋太宗 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今之信士,即 汉 碑所称义士也。”
⒋ 旧时官吏把其离任后来到其原辖地的士民,称为“义士”。亦称“义民”。
国语辞典
义士[ yì shì ]
⒈ 守义不苟或品行超凡的人。
引《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
《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倏降忽叛,变诈多端,百姓为之离心,义士为之切齿。」
近烈士
⒉ 出财布施,慷慨乐助的人。宋太宗时为避御名,改称为「信士」。
引《通俗编·释道》引《金石文字记》:「汉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士某五百。义士,盖但出财之人,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宋太宗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
义士词语接龙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待价而沽:等到好价钱再出售(沽:卖)。比喻做事等待某种条件;或怀才等待赏识者重用。
沽名干誉:犹沽名钓誉。
誉过其实:誉:声誉,声名。名声超过了其人的实际情况。
实繁有徒:实:实在;繁:多;徒:徒众,群众。实在有不少这样的人。
徒废唇舌:徒:徒然,白白地。白白耗费口舌,解决不了问题。
舌剑唇枪: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枪烟砲雨:形容激烈的争战。
雨蓑风笠: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
相关词语
重财轻义 寡恩少义 多行不义必自毙 绨袍之义 勖以大义 社会主义道德 义郎 诠义 服义 义剑 社会主义制度 经验主义 义藴 计行虑义 实证主义 讴士 青牛道士 仵作学士 通儒达士 竟士 诚士 折节待士 得士 警士 宿士 农士 戎士 方闻之士 高士湖 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