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谛的词语解释
真谛
真谛的近义词
真理(zhēn lǐ):
⒈ 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
真义真谛的反义词
隐晦(yǐn huì):
⒈ 含糊、不易理解、不明朗或不清楚。
词语解释
真谛[ zhēn dì ]
⒈ 真切的理论和精义;奥妙所在。
例要弄清其中的真谛实非易事。
英truth;
引证解释
⒈ 原为佛教语。与俗谛合称为“二谛”。亦泛指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引南朝 齐 周颙 《重答张长史书》:“若谓探道家之跡,见其来一于佛者,则是真諦实义,沿文可见矣。”
唐 元稹 《大云寺》诗:“真諦成知别,迷心尚有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昼锦》:“想浮生矇昧,谁辨雄雌,问前生难解红莲真諦。”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从真谛来看是空,从俗谛来看是有。”
鲁迅 《华盖集续编·小引》:“这里面所讲的仍然并没有宇宙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
国语辞典
真谛[ zhēn dì ]
⒈ 真实的意义。
引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三六出》:「想浮生蒙昧,谁辨雄雌,问前生,难解红莲真谛。」
⒉ 人名。南朝梁陈间高僧,本是西天竺优襌尼国人,应梁武帝的邀请,在大同元年(西 元 546年)到达中国,后在广州刺史欧阳頠父子的支持下专心译经,译有《大乘唯识论》一卷、《摄大乘论》三卷、《中边分别论》二卷、《阿毗达磨俱舍释论》二二卷等,其中尤以《摄大乘论》影响最大,是南朝摄论学的依据,也是较有系统的介绍大乘瑜伽行派到中国的译经家。
⒊ 佛教用语。二谛之一。意为最究竟的真实。但佛教四派对此有不同的定义:一、毗婆沙宗说,事物虽已破灭或经理智分析后,心识依旧认为它是存在的,是为真谛;二、经部说,不待概念的赋予,其本身就已存在,而且经得起理智观察的事物,是为真谛;三、唯识宗说,观察实质的智慧所能觉察的对象,是为真谛;四、中观宗说,在经验世界中主客二元对立的状态已经不存在,在这状况下,直接现量所觉察的对象,是 为真谛,也就是空性。
引《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一六》:「若破无彼智,由智除余尔,俗谛如瓶水,异此名真谛。」
真谛词语接龙
谛分审布:仔细察看分布状况。
布衣粝食:见“布衣蔬食”。
食箪浆壶: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语本《孟子 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壶里乾坤: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相关词语
真真假假 不明真相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真腴 真识 东华真人 清真教 写真像 全真道 记真 玄真 真俗 禅真 顶真 真祠 谛諟 精谛 瞻谛 罗曼谛克 三谛 第一义谛 谛道 诚谛 二谛 浪漫谛克 密谛 谛审 谛辨 谛分审布 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