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之名山四字成语_接龙
藏之名山
名称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藏之名山 |
释义 |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
拼音 | cáng zhī míng shān |
类别 | 动宾式中性四字古代 |
出处 | 三国 魏 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
示例 | 孙犁《文林谈屑》:“自从司马迁说,要把自己的作品,‘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以来,文学事业与名山的关系,就非常密切了。” |
用法 | 动宾式;作谓语;指能传后世之作。 |
词性 | 藏之名山是中性词。 |
繁体 | |
近义词 | 藏诸名山(cáng zhū míng shān):见“藏之名山”。 |
反义词 | |
英文翻译 | |
谜语 | 珠穆朗玛峰 |
成语开头相关:
成语首字母相关:
成语结尾相关:
藏之名山造句:
1、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补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2、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我这两样东西,也算有了传人了。
3、其中有名有姓藏之名山者,亦不下三百种之多。
4、大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道士寇谦之藏之名山,用传同好。
5、那司马迁一家受牵连,恐怕得藏起来吧,太史公自己不说,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么。
6、草创之末,愿藏之名山翻版再来。
7、“宏文伟制,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矣。
8、“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这个功劳,不说它彪炳千古,至少也是恩泽后人的。
9、这部兵法我乃是想藏之名山,传之后人。
10、即“学富五车、书通二酉、才贯二酉、湘东遗恨、酉阳杂俎”和“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11、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此要之白首,岂可以今。
12、“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成语接龙:
山枯石死:极言年代久远。
死重泰山:比喻死得光荣。
山栖谷饮:栖息于山中,汲取山谷的泉水来喝。形容隐居生活。
饮鸩止渴:鸩:毒酒。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的后果。
渴者易饮:口渴的人喝什么都觉得甘甜。旧时比喻久经苛政而最知对德政感恩。
饮水啜菽: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菽水之欢:菽:豆类的总称;菽水:指普通的饮食。指供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欢忭鼓舞:见“欢忻鼓舞”。
舞文弄法: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相关成语:
匿影藏形 设彀藏阄 藏龙卧虎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秋收东藏 神枢鬼藏 什袭以藏 藏之名山 藏锋敛颖 藏头漏影 纳污藏垢 袖里藏刀 尾巴难藏 露影藏形 烹犬藏弓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韫椟藏珠 昂藏七尺 什袭而藏 终身之忧 一面之款 乌衣之游 燃眉之急 鹤鸣之士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七步之才 一己之私 向隅之感 鸡豚之息 一勇之夫 万全之计 道傍之筑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知人之明 顷刻之间 处之晏然 淡然处之 束之高阁 重气徇名 声名大噪 隐迹埋名 沽名干誉 假名托姓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名书锦轴 功名蹭蹬 贪名逐利 矜名嫉能 名不虚得 各色名样 名倾一时 辱身败名 高名大姓 名胜古迹 高名上姓 隳节败名 太山北斗 剩山残水 开山之祖 积甲如山 山林隐逸 山重水复 显山露水 誓海盟山 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群山四应 水宿山行 砺带河山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梯山航海 猛虎出山 退如山移 青山一发 敲山震虎 万水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