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的诗词作品

ju67kgfg63个月前 (09-09)诗人诗词2

    周敦颐,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馀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人物生平

      北宋天圣二年(公元1031年),颐8岁(虚岁九岁),其父病逝三年后,他与同母异父之兄卢敦文随母投靠衡阳舅父郑向,至1037年郑向调任两浙转运使疏蒜山漕河,周敦颐同母随迁润州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因他聪慧仁孝,深得郑向喜爱,又酷爱白莲,郑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今衡阳市二中)构亭植莲,周敦颐负笈其间参经悟道。盛夏之夜,莲花怒放,香气袭人,美不胜收。郑家故宅后改为濂溪周氏宗祠(今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处)。

      明万历中(1587年~1598年),周子与李宽、韩愈、李士真、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甘建华主编,尔雅文化出品)

      他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由于大量广泛地阅读,周敦颐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一直到汉代才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家,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而后精研中国古代奇书《易经》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十五岁时,他和母亲一同上到京城,投奔舅父郑向,当时他是宋仁宗朝中的龙图阁大学士。这位舅父对周敦颐母子十分眷顾。

      在周敦颐二十岁时,舅父向皇帝保奏,为他谋到了一个监主薄的职位。

      周敦颐在任职期间尽心竭力,深得民心。在生活中,周敦颐开始研究《周易》,后来终于写出了他的重要著作《太极图·易说》。它提出了一个宇宙生成论的体系。

      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宋明理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宋明理学以孔孟之道的儒学为主干,还多方吸收了道家、佛家的思想精华,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

      周敦颐就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宋元公案》中对于周敦颐的地位有这样的论述:\"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清大儒辈出,圣学大昌。\"

      这里所称的元公,就是周敦颐,元公原是他的谥号。这段话明确肯定了周敦颐作为北宋理学开山之祖的地位,他常常和高僧、道人游山玩水,弹琴吟诗。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程颢、程颐两兄弟。

      程颐在后来回忆说,他年少时就是因为听周敦颐讲道,因而厌倦了科举仕途。立志要学习和探索儒家的如何为圣王的道。

      周敦颐死后,随着程颢、程颐对他的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名声也逐渐显扬。南宋时许多地方开始建立周敦颐的祠堂,人们甚至把他推崇到与孔孟相当的地位,认为他\"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帝王们也因而将他尊为人伦师表。

      而周敦颐生前的确也以他的实际行动,成就了一代大儒的风范,他的人品和思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敬仰。

      代表作:《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宋朝学者周敦颐是周恩来,周树人(鲁迅),周作人等名人的先祖。

    周敦颐的诗词

    万安香城寺别虔守赵公

    公暇频陪尘外游,朝天仍得送行舟。

    轩车更共入山脚,旌旆且从留渡头。

    精舍泉声清,{浮子换寸加虎}{浮子换寸加虎},

    高林云色淡悠悠。谈终道奥愁言去,

    明日瞻思上郡楼。

    赠虞部员外郎谭公昉致仕

    清时望郎贵,白首故乡归。

    有子纡蓝绶,将孙著彩衣。

    松乔新道院,鹤老旧渔矶。

    知止自高德,宁为遁者肥。

    游山上一道观三佛寺

    琳宫金刹接林峦,一径潜通竹树寒。

    是处尘埃皆可息,时清终未忍辞官。

    同石守游

    朝市谁知世外游,杉松影里入吟幽。争名逐利千绳缚,度水登山万事休。

    野鸟不惊如得伴,白云无语似相留。傍人莫笑凭阑久,为恋林居作退谋。

    治平乙巳暮春十四日同宋复古游山巅至大林寺

    三月山方暖,林花互照明。

    路盘层顶上,人在半空行。

    水色云含白,禽声谷应清。

    天风拂襟袂,缥缈觉身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