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光的诗词作品

ju67kgfg64个月前 (09-03)诗人诗词1

    陈元光(657—711年),字廷炬,号龙湖。唐朝 河东道人[(一说河南光州人,今河南省潢川县。)。漳州首任刺史。他是闽台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被奉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将军自未弱冠之年即随父率众南下,直至殉职,始终坚守在闽戍地,长达四十二年;治闽有方,开科选才,任用贤士,招抚流亡,烧荒屯垦,兴办学校,劝民读书。号称“蛮荒”之地的闽南,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陈元光成为促进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融合的奠基者。陈元光去世后,被后世尊奉为“开漳圣王”。潮州诗萃》收录其排律诗三首,后人编有《龙湖集》48首,《全唐诗》及外编录其7首。

    人物生平

    平定啸乱
      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泉潮间蛮獠反,唐高宗下诏命陈政为总岭南行军总管事。“民苦蛮獠之乱,佥乞镇帅以靖边方。”归德将军陈政正是在此时临危受命,以岭南行军总管的身份,率领3600名府兵、123员战将,从河南固始县出发,南下入闽平乱。其子陈元光时年13岁,也加入南下的唐军。陈政率领唐军顺着淮河进入大运河,沿运河南下进入浙江,再由仙霞岭入闽,连克数座蛮獠盘踞的峒寨后,直抵位于今华安县的九龙山地界。在此地,由于众寡悬殊,唐军一时无法突围,加上来自中原的府兵水土不服,难以忍受“蛮獠之区,瘴疠之地”的温湿气候,许多将士染病不起。陷入困境的唐军无奈退守九龙山,上奏朝廷请求增派援兵。

      总章三年(公元670年),陈政的两位胞兄率领府兵及军眷5000多人“尽室南来”,包括75岁高龄的母亲魏太夫人。行军途中,两位兄长相继病逝,魏太夫人毅然代替儿子,将援兵带到九龙山,与陈政会合。唐军军威大振,一举突出重围。九龙山大捷后,唐军一路征战,连克36个蛮獠山寨。今天的漳浦县盘陀镇,还留存有一座娘仔庙。庙的主人娘慧仙,是曾与一众山寇啸聚山林的娘子寨寨主。陈政父子派部下李伯瑶潜入寨中,智取娘慧仙,将其招安。拔除最后一座山寨后,唐军越过蒲葵关,落脚于云霄县火田镇火田村,在此安营扎寨,取得平乱的决定性胜利。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陈政积劳成疾,卒于云霄,埋骨将军山。21岁的陈元光子承父业,执掌帅印,继续带领陈家军开发南蛮之地。“陈元光认为,生产落后、民性凶悍、缺乏管理、失之教育,是这一带经常发生暴乱的根源。”长期从事开漳圣王文化研究的民俗专家方群达说,为保此地长治久安,陈元光在入闽的第14年,上书朝廷,奏请设置州郡。两年后,武则天批准在泉州、潮州之间设置漳州,最早的郡治就位于云霄。陈元光被任命为漳州史上的首位刺史。

    开漳治州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呈请皇帝在泉州、朝州之间设郡县,以利加强对漳州地区的封建统治。 在火田村火田溪中游,至今残存着一段长约30米的水坝,当地百姓称其为“军坡”,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是陈将军率开漳将士屯垦时兴建的水利工程,坝长120米,引水渠全长4000米。”汤毓贤说,“军坡”的灌溉面积达千亩以上,是福建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历经沧海桑田,至今仍惠泽一方。

      “军坡”是陈元光重视生产的历史见证。闽南战事方息,陈元光心心念念的便是如何建设新漳州。那时的漳州,生产落后,野兽出没,尚未开化,历多年战乱后更是百业凋零,民不聊生。

      建立一个新州郡不易,建设一个新州郡更难。陈元光治漳的第一步是发展生产。火田村是陈元光在漳州建立的第一个村落,村名历经千年,未曾更改。当年,陈元光带领将士,与流民一起在这里开垦土地,依户分田,种植庄稼。士兵们“平居则狩猎,有役则战守”。寓兵于农的政策,大大推动了这块“处女地”的开发。陈元光将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闽南,让当地百姓掌握了铁器牛耕,走出刀耕火种的落后状态。

      开漳将士中多能工巧匠,善纺织、烧陶、冶铁,填补了闽地手工业的空白。陈元光实行“通商惠农”政策,使漳州迅速成都为南方商业重镇。同时,当地的交通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九龙江、漳江等成为重要航道。渔业因此兴盛,鲨鱼皮是当时漳州的主要贡品。

      在漳州市芗城区,一座盛唐遗迹记录着漳州教育的发端,它就是松洲书院。

      “松洲书院是中国最早以书院命名的一所学校,也是福建省最早的书院之一,由陈元光之子创建。”汤毓贤说,陈元光坚持“其本在创州县,其要则在闪庠序”。为此,他首开先河,在漳州创办乡校,推行科举制度。漳州从此重学风气盛行,开启了文风鼎盛的时代。改善汉蛮关系,是陈元光主政漳州的又一功绩。面对蛮獠的反抗,陈元光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对于愿意归顺的蛮族,进行安抚,编入户籍,实行区划自治,保其生活安定。他还鼓励部下与蛮獠通婚,以促进民族融合。为此,他身体力行,迎娶当地种氏为妻,打破了过去蛮人不与外人通婚的传统。

      经过近40年的开发建设,漳州从不毛之地变身民风淳厚、百业兴旺的乐土。“方数千里,无桴鼓之声”,汉蛮和谐共处,少有战事;“花卉三冬绿,嘉禾二度新”,一派繁荣景象。

      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潮州一带残寇复起,陈元光率轻骑御敌,途中陷入包围,因寡不敌众,最后身负重伤,战死沙场。漳州全城哀痛,军民们最初把他葬于云霄大峙原,这座山也因百姓在山头挂满白色葛布,得名葛布山。

    源祭圣王
      陈元光死后,历朝历代感念其开漳之功,相继对其进行褒封。自唐以来,历代朝廷对陈元光的追封计达22次,仅两宋就有15次之多。清乾隆年间,陈元光被追封为“开漳圣王”。至此,一代功臣,登上了神坛,受后人朝拜。

      陈元光及87姓府兵的后裔在闽南地区落地生根,成为日后漳州、泉州、潮汕地区的主要人口成分。唐以后,开漳后裔不断向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地区迁徙,落籍当地的同时,也带去了开漳圣王信仰文化。从此,开漳圣王成为两岸共同信奉的神祇。

      陈元光的事迹,未见于新旧唐书。“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千百年来,两岸百姓用自己的方式纪念着这位创业先人,为他而建的威惠庙香火长盛不衰。

    评价

    总评
      唐初由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部入闽,并对漳潮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它不仅直接影响这个地区,也间接地影响到后代对台湾省的开发。应该指出,由于陈元光本人的组织才能和实际上的领导地位,他在这一开发过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

    历朝封赠褒扬
      唐先天元年(712年),敕赠“韬卫镇军大将军兼光禄大夫、中书左丞临漳侯。谥忠毅文惠”;开元四年(716年),又敕赠“颍川侯”。

      唐开元四年(716年),在陈元光殉职后第五年,州县治迁至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唐玄宗皇帝追赠陈元光为“颍川侯”,并下诏书在州治敕建奉祀陈元光庙宇,且赐乐器、祭器,建“盛德世祀”牌坊以表之。

      贞元二年(786年)州治北迁龙溪(今漳州市区),奉敕改葬陈元光于州治之北的松州堡高坡上(今芗城区浦南镇),遂又立庙于石鼓山下(世称松州庙)。

      五代(947年),敕赠“保定将军兼金紫光禄大夫,太傅尚书令”。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敕赠“保定男”;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敕赠宗应伯;

      煦宁八年(1075年)六月,敕赠“泽公”;

      政和三年(1113年)十月,赐庙额“威惠”;

      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敕赠“忠泽公”。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八月,加赠“显佑”;

      绍兴二年(1132年),敕赠“辅国将军”。

      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加赠“英烈”;

      绍兴十二年(1142年)八月,赠“英烈忠泽显佑康庇公”;

      绍兴十三年(1143年),敕赠“开漳州主圣王”,加谥“忠毅文惠王”;

      绍兴十六年(1146年)七月,敕赠“灵著王”;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七月,加赠“顺应”;

      绍兴三十年(1160年)加赠“昭烈”;

      乾道四年(1168年)九月,敕赠“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

      宝庆二年(1226年)敕赠“宗毅公”。

      明洪武二年(1369年),敕赠“昭烈侯”;

      万历七年(1579年),敕赠“威惠开漳陈圣王”。

      清乾隆四年(1739年),御赐宫灯一对,御书“唐高封祀典开漳圣王”。

    陈元光的诗词

    山游怀古

    迅烈驱黎瘴,委蛇陡翠微。汉宫尘漠漠,随社黍离离。

    圣远津稀问,蟾升树亦辉。晨昏童冠浴,夜静士民嬉。

    边檄兴师旅,秋深近阻饥。仲由刚协力,曾点志同时。

    倚曲酬歌去,宣尼正哂而。

    半径庐居语父老 其一

    寒猿号岭表,添我哭声哀。万浦驱潮至,愁连拨不开。

    二州诸父老,百里载牲来。窍竁成堆玉,坊戎未砌阶。

    菜芜间半径,金石耀双台。感怆千秋恨,期消四境埃。

    阴扶祈大母,显相赖殊才。兽舞梁山下,龙眠潮海涯。

    三杯酬地杰,一杖陟山回。环拜诸公罢,拈香奠晚罍。

    太母魏氏半径题石

    乔岳标仙迹,玄扃妥寿姬。乌号非岭海,鹤仰向京师。
    系牒公侯裔,悬弧将相儿。清贞蜚简籍,规范肃门楣。
    万里提兵路,三年报母慈。剑埋龙守壤,石卧虎司碑。
    忧阕情犹结,祥回禫届期。竹符忠介凛,桐杖孝思凄。
    许史峋嶙篆,曹侯感旧诗。鸿濛山暝启,骏彩德昭垂。
    华表瑶池冥,清漳玉树枝。昭题盟岳渎,展墓庆重熙。

    示珦

    恩衔枫陛渥,策向桂渊弘。载笔沿儒习,持弓缵祖风。
    祛灾剿猛虎,溥德翊飞龙。日阅书开士,星言驾劝农。
    勤劳思命重,戏谑逐时空。百粤雾纷满,诸戎泽普通。
    愿言加壮努,勿坐鬓霜蓬。

    落成会咏一首

    泉潮天万里,一镇屹天中。筮宅龙钟地,承恩燕翼宫。
    环堂巍岳秀,带砺大江雄。轮奂云霄望,晶华日月通。
    凌烟乔木茂,献宝介圭崇。昆俊歌常棣,民和教即戎。
    盘庚迁美土,陶侃效兼庸。设醴延张老,开轩礼吕蒙。
    无孤南国仰,庶补圣皇功。